嘉峪关政务服务网英文 | 中文
丝路嘉峪关| 魅力嘉峪关| 欢乐嘉峪关| 人文嘉峪关| 民生嘉峪关| 转型嘉峪关| 影像嘉峪关
当前位置: 首页  >>  人文嘉峪关  >>  群众文化  
雄关记忆丨指尖艺术 剪纸成画 为你复现记忆中的味道!
来源:        日期:2018-11-21

剪纸,又叫刻纸,是一种镂空艺术,是中国最古老的民间艺术之一,至今有数千年的发展史。剪纸艺术起源于古人祭祖祈神的活动,根植于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之中,递延着古老民族的人文精神与思想脉搏,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。

第九十四期
《雄关记忆——指尖艺术 剪纸成画》


在过去,剪纸几乎可以说是每个女孩所必须掌握的手工艺术,可现如今,能够掌握剪纸手艺的人越来越少,而家住我市玉泉镇黄草营村6组的王淑芳,就是这为数不多掌握着剪纸技艺的民间手艺人。而正是有了王淑芳一家这样心存执念的手艺人,我们的传统文化才得以香火永续,也正是她们和许许多多象她们一样坚守传统文化阵地的手艺人,祖祖辈辈都在谱写着中华民族艺术史中无声却最为动人的乐章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剪纸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古老的民间艺术之一,作为一种镂空艺术,它能在视觉上给人以透空的感觉和艺术享受。剪纸用剪刀将纸剪成各种各样的图案,如窗花、门笺、墙花、顶棚花、灯花等。每逢过节或新婚喜庆,人们便将美丽鲜艳的剪纸贴在家中窗户、墙壁、门和灯笼上,节日的气氛也因此被烘托得更加热烈。在农村,剪纸通常是由妇女、姑娘们来做。在过去,剪纸几乎可以说是每个女孩所必须掌握的手工艺术,可现如今,能够掌握剪纸手艺的人越来越少,而家住我市玉泉镇黄草营村6组的王淑芳,就是这为数不多掌握着剪纸技艺的民间手艺人。

 

因为从小就对剪纸艺术充满了好奇和喜爱,尽管以前条件有限,剪纸所用的纸张和所能剪的图案都不如现在丰富,王淑芳依然在农忙之余坚持跟着母亲学习剪纸。从1976年接触剪纸到现在,王淑芳积累了40多年的剪纸技艺。随着时代的变化,社会的进步,除了十二生肖,狮子拱绣球等这些传统的图案,通过对于剪纸技法的不断创新,如今,王淑芳还可以剪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魏晋墓壁画等作品。因其在传承剪纸艺术方面所做出的努力和取得的造诣,2015年,王淑芳被评为了嘉峪关剪纸工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。

 

剪纸看似简单,但其创作过程却是复杂而漫长的。每一种艺术都有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,剪纸技艺分为阳刻与印刻两种手法,阳刻的手法必须线线相连,印刻的手法必须线线相断,同时,剪纸对刀法的要求也很高,必须用力刚劲,均匀,以切带划,这些都是需要多年的练习才可以达到的。并且剪纸也需要一定的绘画功底,因为剪纸的第一步是要先画出来,之后才可以剪、刻,所以,想要剪出好的剪纸作品,就要不断地加强自己的绘画功底。

 

随着科技的进步,原本只能够手工完成的剪纸画,现在都可以由机器来完成,这使得从事剪纸的手艺人越来越少。但是,作为剪纸工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王淑芳,却依然坚持着手工剪纸。在她看来,每一幅手工剪纸都饱含着对于艺术的追求和美好生活的向往,每一幅手工剪纸背后都有着手艺人的心血与付出,与千篇一律的流水线上的产品不同,在这个世界上,找不出来两幅一模一样的手工剪纸。所以,她希望更多喜欢剪纸技艺的人都能学习剪纸。对于王淑芳来说,剪纸不但是爱好,更是一种语言,它可以借由那些约定俗成的观念化形象,表达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。

 

为了不让剪纸这个手艺失传,王淑芳看中了对剪纸有兴趣和天赋的侄女王梦瑶。说到侄女对剪纸产生兴趣,这还要归功于王淑芳的母亲。正是有了奶奶的影响,才让剪纸在彼时还是小孩子的王梦瑶眼里是那样的神奇而充满魅力。因此,王梦瑶小学5年级就开始接触剪纸了。发现侄女有这方面的天赋,王淑芳内心十分欣喜,因此,她对侄女进行了悉心指导,把自己的手艺传授给了侄女,希望剪纸工艺一直流传下去。

 

有人说,民间艺术是文化的活化石。民间剪纸作为民俗的重要组成部分,在历史的风霜雪雨中顽强地生长,一直延续到了今天,显示出了极强的艺术生命力。而正是有了王淑芳一家这样心存执念的手艺人,我们的传统文化才得以香火永续,也正是她们和许许多多象她们一样坚守传统文化阵地的手艺人,祖祖辈辈都在谱写着中华民族艺术史中无声却最为动人的乐章。


中共嘉峪关市委宣传部主办 电话:0937-6328820 地址:甘肃省嘉峪关市雄关广场东侧市政综合办公楼
www.jiayuguanstyle.cn -

陇ICP备18001288号-1

- Copyright@2011 Jiayuguan China ALL Reserved
请使用本网站浏览最佳分辨率:1920*1080

甘公网安备 62020102000078号